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统计 > 人才论坛
人才科技强实力(三门峡)
发布: 河南省人才交流协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1/9/1 17:32:32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市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才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实施重大人才项目为抓手,集中力量抓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环境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有了新进展,科技创新有了新突破,经济社会转型创新发展有了新动力。

筑巢引凤育人才

人才是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围绕“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人才就是抓创新,抓人才就是抓未来”,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加快人才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人才(团队)项目扶持资助办法、人才平台扶持资助办法等8个政策文件,用灵活高效的人才政策为我市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8年以来,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两批、143个,柔性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280名,实行“人才+项目”模式,实施人才项目81个(其中产业化项目35个),带动投资31亿元,眼科研究院、波裂解城市生活垃圾、环保石头造纸、高分子絮凝剂、铝合金汽车薄板等一批高水平人才项目落地见效。

招才引智盛会提升人才引进质量。依托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功举办中乌技术合作、中科院专家、中南大学、长沙矿院、郑州大学对接洽谈会及“陕西高校技术成果走进三门峡”“中科院专家三门峡行”“2020全国杜仲高峰论坛”等重大招才引智专项活动21个,签约合作项目32个,三门峡杜仲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三门峡中心等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落户三门峡。

推进院地院企合作和“人才回归”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广泛开展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接活动,目前与我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科研院所、院校达到120个,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43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035名、各类专业技能人才2000名,建成了中科院黄河金三角技术转移中心、陕西高校联盟河南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人才回归”工程引进了留美博士后党亚龙、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柴松波等高层次人才,有力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贴心服务提升来三门峡人才的归属感。在全省率先成立正县级规格的人才工作服务中心,建成面积1700平方米的集公共服务、洽谈合作、培训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服务综合体;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出台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办法,加大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整合力度,年底前市本级人才公寓可达到750套(迎宾瑞景项目390套、迎宾花园五期360套);创新人才服务方式,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在医疗保健、文化旅游、公共出行、住宿餐饮、金融服务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便利,目前已为150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从引得来到留得住,再到用得好,我市在招才引智和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既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也为人才解除了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在高度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中为三门峡转型创新发展增光添彩。

科技创新步伐快

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抓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载体建设步伐加快。市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新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新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星创天地数量分别为4家、15家、21家,创新创业载体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获评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卢氏县成功建立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创新主体活力加速释放。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不断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培育省创新龙头企业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全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2%。

创新人才集聚效应凸显。依托“中科院专家三门峡行”活动引进院士13名、建成院士工作站12个,与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院共同建设“中乌(三门峡)科技经贸交流中心”和“中乌(三门峡)科技创新研究院”,探索设立黄河金三角科技创新奖,培育新增“中原英才”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3人、产业创新领军人才2人。

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等13个政策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形成了我市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的新局面。加大支持鼓励创新活动力度,对全市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的省级创新平台载体、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发放各类奖补资金超6000万元。持续开展科技政策、创业融资等辅导培训,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设立首期规模为2000万元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十三五”以来,全市科技创新指标评价全省排名持续攀升,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评价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总数达到106家,是“十二五”末的2.8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研发投入大幅提升,2020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22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1.5%以上,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9倍、2.4倍,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增幅全省第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到487个,较“十二五”末新增360个……在实现科技创新新跨越中走出一条以科技强支撑产业强、以产业强支撑科技创新的新路子。

创新发展劲头足

人才科技优势要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关键在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主体培育。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出抓好骨干企业创新,加快做好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占地面积43亩、总投资额7.5亿元的中关村三门峡科技城即将动工建设;占地面积31亩、总投资4.1亿元的创新科技大厦主体已竣工,计划年底前投入使用;全力推进三门峡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组建“研究院+公司”双平台组织架构,打造科研项目“牵头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人才“蓄水池”;依托驻外机构、办事处、商会建立人才工作联络站,西安、洛阳工作站已建成,北京、上海、深圳、郑州4个工作站正在筹建……

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入驻灵宝市城东产业园的河南国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环保石头纸”生产设备专业制造企业。该企业投资3000万元实施“年产2万吨环保纸及装备制造”项目,吸引了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等“一带一路”沿线6个国家的客商,已获得2820万元的订单。

在三门峡旭方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废弃物高效资源化的波裂解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已经顺利完成了小试、中试,目前正在安装产业化生产装备。建成投产后,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变废为宝”指日可待。

灵宝华鑫铜箔有限公司可生产5—70μm高精电解铜箔,年产量达2.5万吨,为松下电工、LG化学、三星SDI等国际知名企业供货。在刚刚落幕的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三门峡的“液态金属+3D打印”项目在河南赛区暨初创组总决赛中位列全省第一。

三门峡国投金城冶金有限公司“日处理2000吨复杂难处理金精矿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实现满负荷生产,带动铜箔产能达5.1万吨,占全国市场的29%。

留美归国博士后党亚龙建成了三门峡眼科医院、眼科研究院,申报国际联合实验室,实现了我市“零”的突破。

  …………

我市加快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创新主体培育,以企业创新转型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了人才科技与创新发展互促共进,协调发展。

人才聚,科技强,事业才能兴。我市人才科技工作在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西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上下功夫,不断健全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使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同频共振,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三门峡新征程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张家祺